close

新創生醫茁壯四大關鍵
世博集團執行長周延鵬及陳冠宏、林詠盛律師共同執筆

多年來,台灣展現旺盛創業企圖並形而外不斷進行創業活動,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機構於2015年底發表2016年度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指數(GEDI),台灣整體平均分數為69.2分,在全球排名第六,在亞太區更位居榜眼,僅次於澳洲(3),勝過新加坡(11)、韓國(27)、日本(30)等高度開發國家。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(BERI)2015年第一次「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」顯示,台灣的投資環境評比在全球50個主要國家中排名第五。

 

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(IMD)的「2015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」也指出,在61個受評國家,台灣排名第11。顯示出在台灣這個小島上,蘊藏著龐大的創業能量,而生醫產業更是這一波新起的浪潮的指標之一。

 

在創業初期,資金往往是第一個要面臨的問題,加之生技醫藥產業所需的研發時間冗長,耗費成本不貲,因此銀彈充足的「創投」在新創產業的初期不可缺席。概觀目前台灣本土創投公司,已進軍生醫產業者超過20家,亦不乏國際創投公司投資台灣生醫產業。

 

鑑於生醫產業的研發周期長、不確定性高等特性,大多數創投的挹資多落在中晚期階段,而部分落在中期,然在新創產業最為艱困的「種子輪」與「A輪」反而不易獲得創投青睞。

 

要吸引創投目光,固然技術產品要有一定「含金量」,但創業團隊的宏觀視野與妥善布局實為關鍵的敲門磚。透過完善的技術、產品與市場分析,在創業早期即擬定專利布局方向,及早在目標市場申請專利,甚以臨時申請案搶占先機。

 

此外,階段性評估自身技術或專利價值、資本市場發行規劃、或是與國際大廠策略合作(例如聯盟、併購等)作為退場選項,應該是新創生醫公司行銷前應準備的功課。

 

新創生醫產業能走長走久的發展關鍵之一是產品技術與研發團隊。在新創時期,與學研單位合作,將具有一定成熟度的技術移轉並商業化,或為創業的終南捷徑。為促進產學研媒合,針對技術出資人法令亦設有各項優惠措施,諸如「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」、「中小企業發展條例」與「產業創新條例」,均有技術投資人取得技術股之新發行股票緩課所得稅之規定(於轉讓時課稅)。「產業創新條例」亦給予技術出資人自取得股票時起五年之緩衝課稅期間。

 

再者,新修正公司法有關閉鎖性公司規定,允許發起人在一定條件下得以技術出資,並於驗資時毋須檢附鑑價報告,使擁有技術的股東得直接成為發起人外,亦免去鑑價困難之困擾。生醫新創公司如能熟悉相關法令並借力使力,妥善運用技術移轉、技術出資、暫緩課稅等相關優惠措施,可以加速產學研發成果技術移轉及合作的密合度,也提昇投資人的投資意願。

 

至於學研單位智慧財產等研發成果技術移轉與營運,以及相關研發人員兼職及單位採購限制等,是否另以如科學技術基本法施行辦法等專法鬆綁,仍繫於政府政策及主管機關整體考量。

 

台灣的生醫產業新創是否能逐漸茁壯,資本、技術、法規與政策面成功整合應是關鍵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生醫 新創 投資 創投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o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